【入则恳恳以尽忠,出则谦谦以自悔(这句名言怎么解释)】这句“入则恳恳以尽忠,出则谦谦以自悔”出自《左传》,是古代士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思想体现。它强调了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道德态度与行为准则:在家中或朝廷中要忠诚尽责,在外行事时则要谦逊反省。
一、文字解释
- 入则恳恳以尽忠
“入”指进入朝廷或家庭,“恳恳”意为诚恳、真诚,“尽忠”即尽心尽力地效忠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在朝中或家中,应当以诚挚的态度尽职尽责,对国家和家人忠诚不二。
- 出则谦谦以自悔
“出”指外出、处世,“谦谦”是谦虚、谨慎,“自悔”则是自我反省、检讨。意思是:在外为人处事时,应保持谦逊低调,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,是否有过失。
二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名言出处 | 《左传》 |
字面意思 | 在家或朝中要诚恳尽忠,在外要谦逊自省 |
核心思想 | 强调忠诚与自省并重,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在不同环境中保持正直与谦逊,提升自我修养 |
应用场景 | 适用于职场、家庭、社会交往等多方面 |
作者/背景 | 源自古代士大夫的修身理念,反映儒家思想 |
三、深度理解
这句名言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标准,也蕴含着深刻的做人智慧。它告诉我们:
1. 忠诚是立身之本: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对职责、对他人保持真诚与负责。
2. 谦逊是处世之道:面对外界时,应保持谦虚态度,避免骄傲自满。
3. 自省是成长之源: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,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。
在现代社会,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无论是职场中的同事关系,还是家庭中的亲情互动,都离不开“尽忠”与“自省”的平衡。
四、结语
“入则恳恳以尽忠,出则谦谦以自悔”不仅是古人修身的座右铭,更是现代人值得借鉴的人生信条。它提醒我们:做人要有责任感,做事要有敬畏心,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谦逊与自省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