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过秦论三五段原文】《过秦论》是西汉政论家贾谊所著的一篇著名政论文,旨在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,以警示后人。文章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篇,其中第三、第五段是全文的精华部分,集中论述了秦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一、原文内容(节选)
第三段原文:
> “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夷之意,当是时也,商君佐之,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具;外连衡而斗诸侯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。”
第五段原文:
> “秦并海内,兼诸侯,南面而帝,以养百姓,以收天下之心。然其亡也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”
二、
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通过对秦朝兴衰过程的分析,指出秦国从崛起、强盛到最终灭亡的关键因素。他强调,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,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,但由于统治者过度依赖暴力和严刑峻法,忽视了民心向背,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崩溃。
三、关键点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摘要 |
写作背景 | 贾谊为总结秦朝灭亡教训,警示汉初统治者 |
主要内容 | 秦国由弱变强,统一六国,但因暴政和失民心而灭亡 |
核心观点 | 秦之亡,非兵之不善,而是“赂秦”所致,即对百姓施以苛政 |
写作手法 | 历史叙述+议论结合,层层递进,语言雄辩有力 |
现实意义 | 提醒统治者要重视民生,施行仁政,避免重蹈秦亡覆辙 |
四、结语
《过秦论》不仅是对秦朝历史的深刻反思,也是对后世政治治理的重要启示。贾谊通过严谨的历史分析与强烈的政论色彩,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关注。尤其是第三、第五段,不仅展示了秦朝的兴衰轨迹,也揭示了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基本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