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潼关的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潼关》是唐代诗人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诗中描绘了潼关这一重要关隘的雄伟气势和壮阔景色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山河壮丽的赞叹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
本文将提供《潼关》的原文,并对其逐句进行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表达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 | 千年来的高云聚集在这座城池上,秋风把马蹄的声音吹散。 |
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入潼关不解平。 | 河流在广阔的原野上仍觉得受束缚,山峦进入潼关便不再平坦。 |
三、诗句解析
1. “终古高云簇此城”
此句描绘了潼关地势险要,常年被高高的云雾环绕,仿佛一座孤峰耸立于天地之间,展现出其作为军事要塞的威严。
2. “秋风吹散马蹄声”
秋风拂过,连战马踏地的声音也被吹散,营造出一种空旷而肃穆的氛围,暗示着战争的遥远与历史的沉淀。
3. “河流大野犹嫌束”
这里以河流比喻人心或志向,即使在辽阔的原野上,仍感到束缚,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屈与渴望突破的精神。
4. “山入潼关不解平”
山脉进入潼关后依旧崎岖不平,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挑战,也隐喻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。
四、结语
《潼关》虽短,却意境深远,语言凝练有力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诗人不仅展现了潼关的雄伟风光,更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,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