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意思】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”是一句出自《后出师表》的古文,原句为:“臣不胜受恩感激,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对国家、事业或责任的极度忠诚与奉献精神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
一、含义总结
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”意思是:竭尽全力地付出,直到生命结束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责任、使命时所表现出的无怨无悔、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。这种精神常用于形容那些忠于职守、无私奉献的人,尤其在政治、军事、教育等重要岗位上表现尤为突出。
二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
鞠躬 | 指恭敬地低头行礼,象征谦逊和敬意。 |
尽力 | 竭尽全力,全力以赴。 |
死而后已 | 直到死亡才停止,表示决心坚定,永不放弃。 |
三、出处与背景
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最早见于诸葛亮的《后出师表》,是他在准备北伐前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。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责任感,即使面临重重困难,也愿意倾尽所有,直至生命的终点。
四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”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工作中恪尽职守、默默奉献的人。无论是医生、教师、警察,还是普通劳动者,只要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,都可以被视为“鞠躬尽瘁”的典范。
五、对比与延伸
观点 | 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”的精神 | 其他精神对比 |
责任感 | 强烈,至死方休 | 有时可能因压力而放弃 |
奉献程度 | 极度投入 | 有选择性或阶段性 |
精神状态 | 坚定、无畏 | 可能动摇或退缩 |
六、结语
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”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,更是一种精神境界。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理想的坚持、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信念的忠诚。在当今社会,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