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数学行程问题中什么叫相背而行】在数学的行程问题中,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同向而行、相向而行、相背而行等。其中,“相背而行”是一种典型的运动形式,常用于描述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,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情况。理解“相背而行”的概念有助于解决实际中的追及与相遇问题。
一、什么是“相背而行”?
相背而行指的是两个物体或人从同一个起点出发,分别沿着相反的方向移动。它们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。这种情况下,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各自速度之和。
例如:甲和乙同时从A点出发,甲向北走,乙向南走,他们就是相背而行。
二、相背而行的特点
特点 | 描述 |
起点相同 | 两人或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|
方向相反 | 移动方向完全相反 |
距离增大 | 随着时间推移,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|
相对速度 | 相对速度为两者的速度之和 |
三、相背而行的计算公式
假设:
- 甲的速度为 $ v_1 $
- 乙的速度为 $ v_2 $
- 时间为 $ t $
那么,两者之间的距离为:
$$
S = (v_1 + v_2) \times t
$$
这个公式表明,相背而行时,两者的距离等于各自速度之和乘以时间。
四、举例说明
例题:
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门口出发,小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向西走,小红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向东走。问:3分钟后,他们相距多远?
解:
根据公式:
$$
S = (50 + 40) \times 3 = 90 \times 3 = 270 \text{ 米}
$$
所以,3分钟后,他们相距270米。
五、总结
“相背而行”是数学行程问题中一种重要的运动模式,适用于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,向相反方向移动的情况。其关键在于理解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,并利用公式快速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。
概念 | 定义 | 公式 | 举例 |
相背而行 | 从同一地点出发,向相反方向移动 | $ S = (v_1 + v_2) \times t $ | 小明和小红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 |
通过掌握这一概念,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,提升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