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雌黄是什么意思】“雌黄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原本指的是古代一种黄色的矿物颜料,常用于书画和绘画。后来,“雌黄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的词汇,用来形容人说话轻率、随意,或者对事物进行不加思索的评论和修改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雌黄”多用于贬义,带有讽刺意味。
一、
“雌黄”最初是一种矿物颜料,颜色呈黄色,古时常用作绘画或书写材料。由于其颜色鲜艳且易于涂抹,古人常将其用于修改文字,因此“雌黄”也引申为“随意更改、轻率议论”的意思。在文学作品中,“雌黄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负责任、信口开河的人或行为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雌黄 |
拼音 | cí huáng |
词性 | 名词/动词 |
原意 | 一种黄色矿物颜料,古代用于绘画或书写 |
引申义 | 形容人说话轻率、随意,或对事物进行不负责任的评论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日常口语中,多用于贬义 |
出处 | 古代文献、诗词、成语等 |
近义词 | 胡说、乱讲、妄言 |
反义词 | 实事求是、谨慎、认真 |
典型例子 | “他总是喜欢在会议上雌黄一番,毫无根据。”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雌黄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衍传》,其中提到“王衍好谈玄理,每有问难,便以雌黄改之”,意思是王衍在辩论中喜欢用雌黄来修改自己的观点,显得不够严谨。后世则将“雌黄”引申为“随便更改、随意议论”的行为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雌黄”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没有依据、随口乱说的人,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与“雌黄”相关的成语或典故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