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征求志愿】在高考录取过程中,考生和家长常常会听到“征求志愿”这一术语。那么,“什么是征求志愿”呢?简单来说,征求志愿是指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,某些高校因未完成招生计划,而向社会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补充录取的一种方式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,以下是对“征求志愿”的总结说明,并附上相关表格,便于快速查阅。
一、什么是征求志愿?
定义:
征求志愿是高校在常规录取阶段未能招满计划的情况下,向未被录取或未填报该院校的考生开放的第二次或多次补录机会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录取率,同时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再次选择的机会。
适用对象:
- 未被任何高校录取的考生;
- 已被录取但对录取结果不满意,希望换学校或专业者(部分省份允许);
- 填报志愿时未达到所报院校最低分数线,但分数接近的考生。
填报时间:
通常在第一轮录取结束后,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知,安排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填报。
填报方式:
一般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指定平台进行,需填写具体院校及专业。
注意事项:
- 征求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多为冷门或非热门专业;
- 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填报,避免盲目选择;
- 每个批次可能只有一次征求志愿机会,错过将不再补录。
二、征求志愿与普通志愿的区别
项目 | 普通志愿 | 征求志愿 |
定义 | 高考考生在正式录取前填报的志愿 | 高校未招满计划后向社会征集的志愿 |
填报时间 | 高考结束后,录取前 | 第一轮录取结束后 |
可选范围 | 全部可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| 仅限未招满的院校和专业 |
填报次数 | 一般为一次或多次 | 通常为一次,部分省有两次机会 |
录取概率 | 相对较高 | 一般较低,因竞争较小 |
适合人群 | 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 | 未被录取或对录取结果不满的考生 |
三、如何正确看待征求志愿?
1. 理性对待: 征求志愿不是“保底”,而是“补救”。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,合理评估是否值得填报。
2. 关注信息: 考生应及时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征求志愿公告,了解哪些学校、哪些专业在征集。
3. 谨慎填报: 不建议盲目填报,尤其是分数较低的考生,应优先考虑自己能接受的学校和专业。
4. 把握机会: 如果没有被录取,征求志愿是一个重要的二次机会,不要轻易放弃。
四、结语
“什么是征求志愿”不仅是对一个招生术语的理解,更是对整个高考录取流程中重要环节的认识。考生和家长应充分了解这一机制,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,争取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。
如你还有其他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