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蟾宫折桂古言】“蟾宫折桂”是中国古代流传已久的一个成语,出自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吾尝与汝共游于蟾宫,今汝已折桂,吾亦无愧。”原意是说月亮中的蟾宫(传说中月宫)里有桂树,能摘得桂枝的人便象征着功成名就、科举高中。后世多用来比喻考试及第、取得成功。
在古代,尤其是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,“蟾宫折桂”成为士子们追求的目标之一,寄托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
一、蟾宫折桂的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衍传》 |
原意 | 月亮中的蟾宫有桂树,能摘得桂枝者象征成功 |
后世引申义 | 科举高中、事业有成、功成名就 |
文化象征 | 功名、荣耀、理想实现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祝福他人考试顺利或事业成功 |
二、蟾宫折桂的文化背景
“蟾宫折桂”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,古人认为月亮中有宫殿,名为“蟾宫”,其中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桂树,每逢中秋佳节,人们仰望明月,便会联想到这棵神奇的桂树。而“折桂”则象征着攀登高峰、获取成功。
在科举时代,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,成为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荣耀象征。许多文人墨客在诗文中也常以此为题,表达对功名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。
三、蟾宫折桂的现代意义
随着社会的发展,“蟾宫折桂”不再局限于科举考试,而是泛指在学业、事业、人生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。它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,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。
如今,人们在送别亲友、祝贺升学或求职成功时,仍常用“蟾宫折桂”来表达美好的祝愿,体现了这一成语在当代文化中的延续与演变。
四、相关诗句与典故
诗句 | 出处 | 作者 |
“折得蟾宫第一枝” | 《登科后》 | 孟郊 |
“桂子飘香满天下,蟾宫折桂人人夸” | 《咏桂》 | 王维 |
“蟾宫折桂非虚语,金榜题名是实情” | 《科举颂》 | 不详 |
五、结语
“蟾宫折桂”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与寓意的成语,承载着古代人对成功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一成语都以其独特的魅力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、追求卓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