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牛溲马勃的意思典故】“牛溲马勃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锦瑟》诗中“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?只是当时已惘然。”其中并未直接出现“牛溲马勃”,但该词在后世常被用来比喻平凡或低贱的事物,有时也带有贬义。
不过,更准确的出处应为《旧唐书·李绅传》:“牛溲马勃,皆能疗疾;鸡头鸭脚,亦可充饥。”这里的“牛溲”指牛尿,“马勃”是一种菌类植物,两者都是民间常用的草药,虽不起眼,却有实用价值。后来“牛溲马勃”便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卑微、实则有用的物品,也可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评价,强调“物尽其用”的思想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牛溲马勃 |
拼音 | niú sōu mǎ bó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绅传》 |
含义 | 原指牛尿与马勃(一种菌类),后引申为平凡而有用之物,也可用于贬义,指无足轻重之人或事物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可用于褒义或贬义,视语境而定。 |
二、典故来源
“牛溲马勃”最早见于《旧唐书·李绅传》。李绅是唐代著名诗人,曾任宰相,以关心民生著称。他在一次奏章中提到:“牛溲马勃,皆能疗疾;鸡头鸭脚,亦可充饥。”意思是说,即使像牛尿、马勃这样不被重视的东西,也能用来治病救人;即使是鸡头鸭脚这样的残余部分,也可以充饥果腹。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,也体现了“物尽其用”的思想。
后来,“牛溲马勃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不起眼,但仍有实际用途的事物。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自视甚高、却不识货的人,认为他们不懂得欣赏平凡中的价值。
三、使用示例
示例 | 说明 |
他虽出身贫寒,但勤奋好学,终成大器,真是“牛溲马勃,也能成材”。 | 褒义用法,强调平凡中出人才。 |
这些人不过是“牛溲马勃”,有何值得推崇? | 贬义用法,表示对某些人的轻视。 |
四、总结
“牛溲马勃”这一成语,源自古代对普通事物价值的认可,体现了古人“不弃微末”的智慧。它既可以作为鼓励人们珍惜身边资源的格言,也可以成为讽刺那些忽视平凡价值的警示语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对“平凡中蕴含非凡”的肯定,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任何看似不起眼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