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口莫辩是什么意思】“百口莫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即使有上百张嘴也难以辩白。形容事情非常严重,或者被人误解、冤枉,无法解释清楚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在面对不公或误解时的无奈与无助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百口莫辩 |
拼音 | bǎi kǒu mò biàn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闻之,人无愚智,皆知其言;若以百口莫辩,则人无能辨。” |
含义 | 即使有百张嘴也无法辩白,形容被冤枉或误解,难以澄清事实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对某种不公正待遇的无奈。 |
近义词 | 有口难言、百喙莫辩、难以自明 |
反义词 | 有理可说、辩白分明、洗清冤屈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被误解时 | 他明明没有做错事,却因为证据不足,百口莫辩。 |
遭遇不公 | 她因误会而被辞退,百口莫辩,只能默默承受。 |
法律纠纷 | 在法庭上,他百口莫辩,最终被判有罪。 |
三、成语来源简述
“百口莫辩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原意是说即使有上百张嘴也无法辩解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被误解或冤枉时的无力感。该成语强调的是“辩解”的困难程度,而非单纯的语言能力。
四、常见误用提示
1. 误用为“能够辩解”:有些人会误以为“百口莫辩”是“有很多理由可以辩解”,这是错误的。
2. 混淆近义词:如“百喙莫辩”和“百口莫辩”意思相近,但“喙”指鸟嘴,较少使用。
3. 口语中慎用:由于成语较为文雅,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五、结语
“百口莫辩”虽然字面听起来有些夸张,但它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不公或误解时的无奈。在生活中,我们应尽量避免陷入这种境地,同时也应学会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辩护,避免“百口莫辩”的局面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