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东山再起的成语解释及意思】“东山再起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势、失败或隐退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、权力或影响力。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历史感,也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一、成语解释
出处:最早出自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(王羲之)尝与同志共游于东山,每有忧国之思,而未尝言也。”后世引申为“东山再起”,意指隐居或失败后再度崛起。
释义: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;也用于形容事业或个人命运的再次振兴。
近义词:卷土重来、死灰复燃、东山复起
反义词:一蹶不振、彻底失败、一败涂地
二、成语用法
用法类型 | 示例句子 |
作谓语 | 他虽然曾经落魄,但后来终于东山再起。 |
作宾语 | 这个品牌在市场低迷后实现了东山再起。 |
作定语 | 他东山再起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。 |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类型 | 说明 |
个人发展 | 如某人因失败辞职后又重新找到工作并取得成功。 |
企业经营 | 某公司经历危机后重新崛起。 |
政治领域 | 某位政治人物在下台后再次掌权。 |
历史事件 | 如历史上某些人物从隐居到再度出仕。 |
四、文化背景与延伸
“东山”原指东晋名士谢安所隐居的地方,谢安曾一度辞官归隐,后来又被朝廷请出,担任要职,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因此,“东山再起”也常被用来比喻贤才隐退后再度出仕、建功立业。
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忍辱负重、厚积薄发”的推崇,也反映了人们对逆境中奋起的敬佩之情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东山再起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 |
含义 | 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 |
用法 | 谓语、宾语、定语 |
适用场景 | 个人、企业、政治等多方面 |
文化意义 | 表达坚韧、希望与复兴精神 |
通过了解“东山再起”这一成语,我们不仅能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,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断奋斗、追求复兴的文化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