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诲人不倦的上一句】“诲人不倦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教育的态度,强调了不断学习和耐心教导他人的重要性。
那么,“诲人不倦”的上一句是什么?答案是“学而不厌”。
一、
“诲人不倦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教师或长辈在教育他人时耐心细致、不感到疲倦。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》,其完整句子为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意思是:学习不感到满足,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。
因此,“诲人不倦”的上一句是“学而不厌”。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态度,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知识追求和教学责任的重视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/句子 | 出处 | 上一句 | 含义解释 |
诲人不倦 | 《论语·述而》 | 学而不厌 |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|
学而不厌 | 《论语·述而》 | 无(独立成句) | 学习不感到满足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学而不厌”与“诲人不倦”常常连用,形成一种递进关系。前者强调个人在学习上的持续动力,后者则强调在传授知识时的责任感和耐心。两者结合,体现出孔子对自我修养与教书育人的双重追求。
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受到推崇,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,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,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与教学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