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籴怎么读】“籴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常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。对于不熟悉该字的人来说,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。本文将围绕“籴怎么读”这一问题,进行详细解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。
一、基本解释
“籴”是汉字中的一个常用字,读音为 dí,第四声。它的本义是指买进粮食,与“粜”(卖出粮食)相对。在古代,粮食交易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籴”与“粜”常用于描述粮食的流通情况。
二、字形结构分析
- 部首:米
- 笔画数:10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五笔编码:JYNA(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标准输入法)
三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词语/句子 | 含义 | 说明 |
籴粮 | 购买粮食 | 如:“官府设仓籴粮,以备灾年。” |
籴入 | 收购粮食 | 如:“秋收后,地方官籴入大量稻谷。” |
籴价 | 粮食价格 | 如:“今年米价上涨,百姓籴粮困难。” |
四、与其他字的区别
“籴”与“粜”意义相反,常一起使用:
- 籴:买入粮食
- 粜:卖出粮食
例如:“官府常于丰年籴粮,荒年粜粮,以平物价。”
五、拓展知识
在古代,政府会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粮食买卖,称为“市籴”或“仓籴”,旨在调控市场、稳定民生。因此,“籴”不仅是简单的买卖行为,更涉及国家政策和社会管理。
六、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dí |
声调 | 第四声 |
部首 | 米 |
笔画 | 10画 |
结构 | 左右结构 |
本义 | 买入粮食 |
对义字 | 粜(卖出粮食) |
常见用法 | 籴粮、籴入、籴价 |
文化背景 | 古代粮食管理术语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籴”虽然不是日常高频字,但在历史、文学和政策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。掌握其读音与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及相关历史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