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:([2])】胃肠激素是由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,它们在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这些激素不仅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,还参与调控食物的消化、吸收以及肠道运动等过程。以下是对几种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。
一、主要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总结
1. 促胃液素(Gastrin)
- 来源:由胃窦部的G细胞分泌。
- 作用: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;刺激胃壁细胞增殖,维持胃黏膜健康;增强胃蠕动。
- 调节机制:餐后胃内pH值下降时,G细胞被激活分泌促胃液素。
2. 促胰液素(Secretin)
- 来源: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的S细胞分泌。
- 作用:刺激胰腺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胰液,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;抑制胃酸分泌。
- 调节机制:当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时,促胰液素释放增加。
3. 胆囊收缩素(CCK, Cholecystokinin)
- 来源: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的I细胞分泌。
- 作用:促进胆囊收缩,释放胆汁;刺激胰腺分泌酶;延缓胃排空;增加饱腹感。
- 调节机制:脂肪和蛋白质在小肠中的存在可刺激其分泌。
4. 胃泌素释放肽(GRP, Gastrin-Releasing Peptide)
- 来源:由胃和小肠的神经元分泌。
- 作用: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;参与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运动。
- 调节机制:与迷走神经活动有关,常在进食后释放。
5. 抑胃肽(GIP, Glucose-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)
- 来源: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的K细胞分泌。
- 作用: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;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排空。
- 调节机制:葡萄糖进入小肠后刺激其分泌。
6. 生长抑素(Somatostatin)
- 来源:由胃、十二指肠和胰岛的D细胞分泌。
- 作用:抑制多种胃肠激素的分泌,如促胃液素、促胰液素和CCK;减少胃酸分泌;抑制肠道运动。
- 调节机制:通过负反馈调节,防止过度分泌。
二、主要胃肠激素生理作用对比表
激素名称 | 来源部位 | 主要作用 | 调节因素 |
促胃液素(Gastrin) | 胃窦G细胞 | 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| 餐后胃内pH下降 |
促胰液素(Secretin) | 十二指肠S细胞 | 刺激胰液分泌,中和胃酸 | 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|
胆囊收缩素(CCK) | 十二指肠I细胞 | 促进胆囊收缩,刺激胰酶分泌 | 脂肪和蛋白质进入小肠 |
胃泌素释放肽(GRP) | 胃和小肠神经元 | 刺激促胃液素分泌,调节胃运动 | 迷走神经兴奋 |
抑胃肽(GIP) | 十二指肠K细胞 | 促进胰岛素分泌,抑制胃排空 | 葡萄糖进入小肠 |
生长抑素(Somatostatin) | 胃、十二指肠、胰岛D细胞 | 抑制多种激素分泌,减少胃酸和运动 | 负反馈调节 |
三、总结
胃肠激素在消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们通过复杂的调节网络协调胃、肠、胰腺和胆囊的功能。了解这些激素的作用机制,有助于深入理解消化过程的生理基础,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