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原文
余尝闻桃花源之说,出于陶渊明之笔。其文幽远缥缈,若真若幻,令人神往。然世人多以奇谈异事视之,未尝深思其意。今余偶得一诗,题曰《和桃源》,遂作序以记之。
夫桃源者,非人间之境也,乃心之所向,志之所归。人皆有志,或求名利,或逐声色,惟独此地,无争无扰,清净自在。故古人云: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盖言其志之高洁也。
余观此诗,辞藻清丽,意境深远,似有遗世独立之意。虽非仙家之语,却能引人入胜。吾以为,此诗虽拟古而作,实寓今情,寄怀于山水之间,托志于尘外之境。
是以序之,以明其意,亦以自勉。
二、译文
我曾经听说过关于桃花源的传说,出自陶渊明的文章。他的文字幽静深远,仿佛真实又虚幻,让人向往不已。然而世人大多将它当作奇异的故事来看,很少深入思考其中的含义。如今我偶然读到一首诗,题目是《和桃源》,于是写下这篇序文来记录这件事。
所谓“桃源”,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地方,而是人心所向往、志向所归依的地方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,有的追求名声和利益,有的追逐享乐与浮华,唯独这个地方,没有争斗也没有烦恼,宁静安详,自由自在。因此古人说: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正是形容志向的高洁。
我阅读这首诗,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似乎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。虽然不是神仙的话语,却能让人沉醉其中。我认为,这首诗虽然是模仿古风而作,但其实寄托了现代的情感,把情怀寄托在山水之间,把志向寄托在尘世之外。
因此写下这篇序文,既是表达它的意义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。
三、结语
《和桃源诗序》虽为后人之作,却延续了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寻。它不仅是一篇序文,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我们不妨偶尔放下俗务,回归内心,寻找属于自己的“桃源”之地。